近年来,良渚街道石桥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以“数字赋能、生态优先、三产融合”为核心理念,通过系统性改造提升,建设高标准农田1950亩,打造出集高效生产、科技示范、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样板区,为杭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“良渚经验”。
系统规划,夯实农田基础设施。开展田块平整作业,完成8.06万立方米土方工程,修筑田埂4161米,修复松木桩护岸2552米,新增耕地470亩。水利设施方面,新建现浇渠道6636米,改造泵站3座,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.6提升至0.75,实现“旱能灌、涝能排”。交通设施同步升级,硬化道路4324米,田间道路通达率达95%,机械化率提升至85%。改造后,项目区年增产粮食6.46万公斤、油料2.59万公斤,农业综合产值增加59.48万元,亩均增收368元。
数字赋能,构建智慧农业体系。通过数字技术重构农田管理流程,形成“农田感知—智能决策—精准执行”的闭环,搭建数字化驾驶舱,集成绿色农田、物联监测、质量安全三大模块,实时监控土壤墒情、气象数据、病虫害发生动态。布设农业气象站、土壤墒情监测站5套,安装联网式杀虫灯,虫情测报准确率达90%,农药使用量减少20%。建设智能灌排系统8套,联动田间水位传感器,对水稻生长水位进行智能调控,节水30%以上。
生态优先,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。打造“水清岸绿”田园景观,建设生态护岸8936平方米,种植护岸林448株,减少水土流失80%。推广秸秆还田、有机肥替代技术,农业面源污染减少50%。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带,融合良渚文化元素,新建游步道935米、景观平台1座、太阳能路灯48盏。
三产融合,激活乡村经济动能。以农田为载体,延伸加工、文旅产业链,推动“良田”变“景区”,“产品”变“商品”。后期将建2527平方米粮食烘干中心,预计年处理水稻6000吨、小麦3000吨,年产值可达216万元,可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百万元。依托“良渚农耕”IP,开发绿色农产品追溯系统,实现“一田一码”全程可溯。推进庭院整治工程,推出稻田艺术节、农耕体验游,年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