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记者 濮玉慧 通讯员 沈宇皓 良渚遗址管理区微融媒体中心 摇慧敏) 5000年距离我们有多远?如果有一只蚕,从五千年前开始吐丝,按每天吐丝量250米计,五千年就是45625万米。如此遥远的距离,光走过仅需约1.5秒。
观众按下激光发射按钮,一束光便能用1.5秒穿过重重玉璧,沿着蚕吐丝的轨迹,瞬间抵达五千年前的良渚。
古今仿佛只在一瞬间。这个融合了宇宙与自然、时间与生命等概念的艺术装置,正是良渚博物院新展“丝光度——梁绍基的良渚梦境”展览中的一件作品。
该展览选取了中国当代艺术家梁绍基的15组艺术作品,以蚕丝为媒介,通过光影、声音与装置的多维呈现,构建出一个交织古今、虚实相生的叙事空间。每件作品都如同时间的切片,既承载着良渚文明的悠远记忆,又映射出当代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。梁绍基以艺术家的敏锐与哲思,将蚕丝的柔韧与坚韧转化为对文明延续的隐喻,使观众在沉浸体验中感受到五千年文明在当下的回响与重生。
为什么会在良渚博物院举办这样一场艺术展?良渚博物院(良渚研究院)院长徐天进介绍:“我们举办的每一场临展,都是为阐释良渚文化所服务的。举办这场展览,是希望以艺术家的视角为良渚文化的价值阐释带来澳门赌场攻略,澳门现金网新形态。在钱山漾遗址,我们已经发现了大约4000年前的丝织物。在中原地区,我们也已发现了距今5300多年前养蚕缫丝的证据。可以说,玉和丝(帛)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思想观念重要的载体和标志。”
整场展览围绕良渚文明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展开,以现代艺术装置与良渚文化代表性器物共同完成叙述。
在经济基础模块,梁绍基选取了犁、水车、稻种等意象,体现良渚文化是以稻作农业支撑起的农耕文明。
在上层建筑模块,梁绍基则选取了玉璧、玉钺、玉琮、神人兽面纹等意象,借由良渚文化的典型玉器,反映出良渚先民的精神信仰。
“这个展览有一条明线——梁绍基先生对5000年文明的思考与致敬,还有一条暗线——由文物叙述的5000年文明核心成果的高度凝练。二者是互文的关系,在这样的对望中,我们更能明确现今的位置与方向,5000年前的文明之光继续给我们以前行的指引。我们希望未来可以有澳门赌场攻略,澳门现金网艺术家参与到对良渚文化价值的阐释过程中来,让5000多年前的文明之光继续给我们前行的指引。”
据悉,展览将持续至11月9日,良渚博物院还专门为展览配备了导览折页、学术讲座和社交课程,便于观众更立体地通过蚕丝了解五千年文明史。